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

2016
獎項類別二: 人類福祉獎 
關注領域: 醫治及/或控制疫症、傳染病或慢性疾病
讚詞

無國界醫生獲授予以「醫治及/或控制疫症, 傳染病或慢性疾病」為關注領域的2016年首屆「呂志和獎-人類福祉獎」,以表彰他們在2010年海地霍亂爆發及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肆虐時,在控制疫情及醫治病人所作出無可替代的貢獻。無國界醫生的工作顯著地改善了人類福祉。       

 

無國界醫生於1971年成立,致力不斷協助受到武裝衝突、天災及/或疫症影響的地區,第一時間提供醫療及人道援助。無國界醫生相信,不管種族、信仰或政治背景,所有人皆有權利獲得具質素的醫療服務。每日均有超過三萬名醫生、護士、後勤人員、水利衛生專家、行政人員及其他專業人士為無國界醫生服務,在全球各地為危困人士提供醫療援助。

 

無國界醫生於199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表彰其在全球多個大洲上開創性的人道工作。自此,無國界醫生繼續以其不滅精神,於世界各地開展人道救援工作。無國界醫生是首個組織應對海地於2010年大地震後出現的醫療危機及之後的霍亂爆發,時至今日,其援助工作仍在進行中。當幾內亞於2014年3月爆發伊波拉疫症時,無國界醫生亦是首個國際組織派遣醫療人員到當地提供援助。多個月來,無國界醫生一直義無反顧地在西非對抗這場前所未見的疫症。過程中,無國界醫生的成員冒著受感染的風險,部分人甚至因此而犧牲性命,而這場疫症亦令該組織以外更多的人飽受折磨:利比里亞於2016年1月終於獲宣佈為西非最後一個國家結束伊波拉病毒疫症蔓延,但這場疫症便合共奪去了11,315人的性命。無國界醫生於西非(包括幾內亞、塞拉利昂、利比里亞、尼日利亞、塞內加爾、馬里、剛果民主共和國)診斷、治療和協助遏制伊波拉病毒蔓延的工作備受肯定。現時,無國界醫生仍繼續為西非國家超過一萬名伊波拉倖存者(其中大部份人需接受長期醫療護理)及當地人民提供醫療服務。

 

此外,無國界醫生一直為蘇丹(自1979年至今)、阿富汗(自1980年至今,即使於2015年遇到空襲也堅持服務)及剛果民主共和國(自1985年至今,其間不同地區爆發衝突,造成大批人民流離失所)提供醫療援助,並竭力為敘利亞的人民提供外科手術服務,及為當地戰爭難民提供醫療服務。對於因藥價太高、難以負擔治療費用而未能接受應有治療的病人,又或因患上被忽略的疾病而根本「無藥可救」的病人,無國界醫生亦幫助他們帶來轉機。透過設立「病者有其藥」運動,無國界醫生致力為對抗流行病及傳染病作出貢獻,讓數以百萬計發展中國家的病人「有藥可醫」,包括獲得治療愛滋病的藥物。目前,該運動更推廣至對抗結核病及肝炎。

 

簡介


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致力為受武裝衝突、疫病和天災影響,以及遭排拒於醫療體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無國界醫生只會基於人們的需要提供援助,不受種族、宗 教、性別或政治因素左右。

 

無國界醫生於 1971 年在法國巴黎成立,現已發展成全球運動,設有 24 個協會,無國界醫生(國際)設於瑞士日內瓦。無國界醫生現於全球超過 60 個國家開展救援項目。數以萬計從事醫療、後勤和管理的 專業人士投身組織的救援工作,他們絕大部分來自醫療援助項目所在的國家。

 

在社區及醫療系統不勝負荷的地方,無國界醫生為身處困境的人提供 醫療護理。無國界醫生的核心工作是為受武裝衝突影響的人群提供緊 急醫療救援。無國界醫生的行動建基於醫療道德,以及中立和不偏不倚的原則。無國界醫生不會偏袒任何一方,力求為最有迫切需要的人們提供援助。在衝突地區開展的項目,無國界醫生並不接受直接牽涉 到衝突的政府或其他派別的資助。

 

無國界醫生致力緩解人們承受的困苦和消除在救援行動中所遇到的阻礙。作為一個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力求不斷提高救援質素、 提供適切救援和擴大救援範圍,並致力追求創新。當目睹嚴重暴力、 被忽略的危機,或救援行動受阻時,無國界醫生或會作出公開表述。

 

不偏不倚 人道救援

其他獲獎者

袁隆平

2016
獎項類別: 持續發展獎

吉米‧卡特

2016
獎項類別: 正能量獎
TOP